福建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經驗 作者: 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12-29
2019年4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在浙江德清召開“2019年全國特色小鎮現場經驗交流會”
典型引路
2016年以來,各地區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積累了有益經驗,正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業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針對其中一些模式先進、成效突出、經驗普適的特色小鎮,提煉其特色產業發展、產鎮人文融合、機制政策創新等經驗,形成了“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
主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經驗:
一是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杭州夢想小鎮、福建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等,在打造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新引擎上的經驗。
二是浙江諸暨襪業小鎮、廣東深圳大浪時尚小鎮、吉林長春紅旗智能小鎮等,在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上的經驗。
三是江蘇蘇州蘇繡小鎮,在開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空間上的經驗。
四是江西大余丫山小鎮、安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鎮,在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支點上的經驗。
五是天津西青楊柳青文旅小鎮,在搭建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新平臺上的經驗。
福建省寧德市東僑經濟開發區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是先進制造類小鎮。以發展新能源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40家左右,吸納就業4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額12億元,年繳納稅收11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217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58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43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35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2000畝。
一、主要運行模式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主動對接金融機構,引進信譽好、實力強的戰略投資者參與小鎮建設,研究引進社會資本進行整體打包開發。
二、特色產業發展
以鋰電產業為主導,通過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等形式,推動新能源產業規模化、集群化,著力打造高端儲能電池產業基地,重點加快延伸寧德新能源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突破輕便、安全、大容量動力電池和強儲能技術瓶頸,引進電動汽車生產制造企業,推進客車、工程機械、環保等專用汽車新能源化。打造世界一流鋰電新能源產業研發創新先導區、國家鋰電新能源產業聚集示范區、福建省雙創孵化基地。
三、宜業宜居宜游
以產業旅游為核心,以赤鑒湖和外接海域水上配套項目為載體,以棉桃山、碑石山、高頂面山為拓展,完善路網設施和赤鑒湖公園,推進小鎮旅客服務中心、標識標牌系統、環衛設施、賓客休閑設施、內部游步道路、新能源游船游艇漁人碼頭、濱水風情廣場等項目建設,打造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構建宜居、宜業、宜游的鋰電新能源特色小鎮。
四、特色文化內涵
以鋰電文化為核心,規劃建設新能源4DVR體驗館、雙創中心、體驗大道、無人駕駛體驗專用道,新能源游船、游艇等,建設綠色電動小鎮,疊加天生麗質的赤鑒湖,打造獨具特色的鋰電新能源特色文化小鎮。
五、機制政策創新
(一)成立協調指揮部。由市里廳級領導掛帥,市區兩級共同抽調強力骨干組成常設工作小組,長期駐點項目一線,專門協調解決公司各類問題。
(二)安排產業空間。在土地資源極度匱乏情況下,優先安排土地、清理標準廠房近10萬平方米,用于鋰電產業發展。
(三)加強資金支持。通過成立新能源產業發展資金、申報中央、省、市各類資金、稅收返還、獎勵扶持等方式為產業提供各類補助資金逾15億元,2018年上半年落實新能源產業各類資金近4億元。
(四)強化人才保障。優化人才發展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制定人才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參與小鎮建設。截至目前,小鎮引進國家“千人計劃”2人、省引才“百人計劃”11人、省工科類青年專業人才1086人。
六、有益經驗
(一)堅持規劃先行。先后多次組織人員深入調研,與省市發改、規劃、國土等部門及開發區相關企業溝通,形成《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創建規劃》并上報寧德市政府審批,使小鎮建設有規可循,為小鎮項目順利實施提供堅實的基礎。
(二)完善配套設施。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加快路網、學校、商業及服務設施建設,為項目落地投產、生產、生活提供良好便利的環境,小鎮累計完成政府投資約14億元,其中2018年1一8月完成投資2.3億元,占年計劃的90%。小鎮內已落戶產業鏈項目8個,投產項目5個,產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0多億元,其中2018年1一8月完成投資17億元,占年計劃的93%,預計到2018年底鋰電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4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