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禪城陶谷小鎮經驗 作者: 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12-31
2019年4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在浙江德清召開“2019年全國特色小鎮現場經驗交流會”
典型引路
2016年以來,各地區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積累了有益經驗,正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業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針對其中一些模式先進、成效突出、經驗普適的特色小鎮,提煉其特色產業發展、產鎮人文融合、機制政策創新等經驗,形成了“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
主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經驗:
一是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杭州夢想小鎮、福建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等,在打造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新引擎上的經驗。
二是浙江諸暨襪業小鎮、廣東深圳大浪時尚小鎮、吉林長春紅旗智能小鎮等,在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上的經驗。
三是江蘇蘇州蘇繡小鎮,在開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空間上的經驗。
四是江西大余丫山小鎮、安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鎮,在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支點上的經驗。
五是天津西青楊柳青文旅小鎮,在搭建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新平臺上的經驗。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陶谷小鎮是特色產業類小鎮。以發展陶瓷產業為核心,入駐企業2200家左右,吸納就業11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額24億元,年繳納稅收29億元,發明專利擁有量550項。小鎮規劃用地面積95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57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80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4800畝。
一、主要運行模式
(一)創建運營機制。陶谷小鎮由佛山市禪城區政府指導創建,以市場運作模式,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小鎮建設,構建政府、企業、社會協同善治的框架。政府以雙創資金為引導與企業聯盟合作,采取PPP等模式為主,充分發揮市場力量,因地制宜創建陶谷小鎮投資建設運營機制。
(二)優化服務機制。利用禪城區一門式大數據服務,構建創新創業服務機制,優化產業扶持政策,形成“助融資、促創新、強產業、扶成長”的發展局面。
二、特色產業發展
(一)產業基礎雄厚。佛山是傳統陶瓷行業發源地,石灣制陶史可上溯五千年。佛山也是中國建筑陶瓷產業策源地,以石灣鎮為原點,逐步延伸至周邊城市。陶谷孕育了近650家知名建陶品牌企業。石灣及南莊鎮陶瓷銷售總量和出口總額分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四分之一以上。
(二)堅持創新引領。小鎮立足原有產業基礎,一方面促進陶瓷工藝與互聯網產業及文化創意設計產業的有機融合,以設計助推智造,推動傳統陶瓷產業煥發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以創新驅動陶瓷全產業鏈整合,以陶瓷科技創新和高端服務為主導產業,通過“互聯網+陶瓷”拓展延伸產業鏈,建設陶瓷智造中心、標準化生產基地、陶瓷品牌運營中心,推動文商旅產跨界融合發展,打造成具有全國乃至全球影響力的世界陶瓷新基地。
(三)集聚實力企業。陶谷小鎮陶美創意區入駐企業1800多家,2018年前三季度產值超15億元,主導產業占比65%。建成超過30萬平方米的孵化平臺,集聚創新創業企業1000家,擁有市級以上陶藝大師84位,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2家、市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5個,年均發明專利申請量1500件、授權量185件、軟件著作權252件。其中,泛家居電商創意園實現100%招商,引進上市公司9家。南莊陶瓷大量出口歐美、東南亞、非洲的100多個國家,出口量占全國30%。新時期眾陶聯的崛起帶動陶瓷產業轉型升級,現已成為中國最大的陶瓷產業鏈服務平臺,加盟供應商590家、服務商31家,平臺采購量50億元,降低平均成本12%,擁有145項專利。
三、宜業宜居宜游
(一)“顯山露水”的生態格局。陶美創意區內仍保留著白草崗、寶塔崗、三友崗、小霧崗、羊齒崗、蓮子崗、大霧崗、篩箕崗、來翔崗、何崗10處山崗,基本保存山崗環抱的地形特征。通過對現有大霧崗等多處山體進行公園化改造,建設東平水道濱江景觀帶,微尺度布局景觀水系,恢復“顯山露水”的生態格局,重現佛山歷史上“九龍出洞”的景觀。
(二)“小橋流水”的嶺南特征。建陶創新區內將城鎮、鄉村和自然和諧地交織在一起,突顯了城鄉統籌發展、嶺南水鄉特色深厚、都市田園風貌鮮明的宜居小鎮特征。通過水系整治、景觀提升,以及村莊活化建設利用,打造吉利河一河兩岸濱水景觀帶、杏吉涌濱水景觀帶,營造羅園水鄉、羅格村、孔家村水鄉風貌和高標農田生態基塘景觀。
(三)“多元化”的城市景觀動線。從小鎮客廳出發,通過構建動線和串聯機制,把特色產業和景區通過城市走廊串珠成鏈,塑造陶谷整體形象。
四、特色文化內涵
作為中國陶瓷文化的發源地和陶瓷產業策源地,小鎮利用工業遺產凸顯陶瓷產業文化,建設融城市、鄉村、產業、農業和自然景觀于一體的陶都旅游景區。
(一)保護歷史原貌。將歷史文化核心區和創新創意集聚區劃定為“保護性再開發”范圍,利用科技創新進行城市更新與物業改造,堅持少拆多改。
(二)強化媒體宣傳。以陶文化節慶、學術論壇、交易博覽會、媒體傳播四個方面推動陶文化盛事,以推動陶谷小鎮陶文化的傳承和傳播。
五、機制政策創新
(一)頒布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在“佛山四十條”“禪十條”的基礎上,禪城區石灣鎮街道辦于2016年11月頒布了針對陶谷小鎮產業發展的《中國·佛山石灣陶瓷創意谷產業集聚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和《中國·佛山石灣陶瓷創意谷產業集聚發展工作方案》。
(二)完善配套設施。構建高效暢通的交通系統、完善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升商業服務水平,加強住房保障,構建生活便捷高效的小鎮生活。
六、有益經驗
(一)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細分陶瓷產業,創建“一谷兩區”,探索陶瓷產業轉型升級之路。陶美創意區注重陶瓷創意和配套服務,建陶創新區注重建筑陶瓷的科技創新,構建互競互助、互利互補、優勢加成、錯位發展的格局。
(二)探索城市更新路徑。陶谷小鎮運用園區工業技術改造和完善配套免收土地出讓金、園區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免收土地出讓金、園區土地及建筑物使用享受功能臨時變更免手續等優惠政策,引導企業參與城鎮更新改造,注入新產業、新業態,煥發小鎮活力。
(三)創新企業聯盟合作模式。通過政府引導,以市場自身的力量進行產業提升,優化整合產業資源,形成各類企業聯盟,如陶瓷聯盟、跨電商聯盟、知識產權聯盟等。其中,眾陶聯平臺已經打造為中國最大的陶瓷產業鏈服務平臺,加盟供應商590家、服務商31家、形成集采購、運輸、分裝、貿易、服務于一體的綜合產業平臺。
(四)創新社會共建機制。小鎮制定陶谷公約,形成全社區共建共識,并建立區域黨建和片區聯席會議兩個日常管理機制,為陶谷公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利用政府扶持,撬動社會資本,成立佛山市禪城區宜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佛山南莊建陶小鎮發展有限公司等兩家小鎮運營公司,調動鎮、村、企參與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