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麒麟職教小鎮經驗 作者: 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0-12-31
2019年4月1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在浙江德清召開“2019年全國特色小鎮現場經驗交流會”
典型引路
2016年以來,各地區特色小鎮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積累了有益經驗,正涌現出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集聚、宜業宜居、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鎮。針對其中一些模式先進、成效突出、經驗普適的特色小鎮,提煉其特色產業發展、產鎮人文融合、機制政策創新等經驗,形成了“第一輪全國特色小鎮典型經驗”。
主要包含以下五個方面經驗:
一是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鎮、杭州夢想小鎮、福建寧德鋰電新能源小鎮等,在打造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新引擎上的經驗。
二是浙江諸暨襪業小鎮、廣東深圳大浪時尚小鎮、吉林長春紅旗智能小鎮等,在探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徑上的經驗。
三是江蘇蘇州蘇繡小鎮,在開拓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新空間上的經驗。
四是江西大余丫山小鎮、安徽合肥三瓜公社小鎮,在構筑城鄉融合發展新支點上的經驗。
五是天津西青楊柳青文旅小鎮,在搭建傳統文化傳承保護新平臺上的經驗。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職教小鎮是產教融合類小鎮。以發展職業教育產業帶動創新創業為核心,入駐企業近30家,吸納就業近2萬人,完成特色產業投資25億元,年接待游客50萬人次。小鎮規劃用地面積58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4100畝;已建成區域用地面積1500畝,其中建設用地面積1000畝。
一、主要運行模式
(一)企業主導開發。以企業為投資主體,形成市場化開發運營機制。企業負責具體項目規劃設計、資源導入、開發建設、運營管理、營銷推廣、持續后期服務等具體工作。
(二)明確各方職責。政府以頂層設計、制度供給、服務管理為主要任務,把控整體方向、創造制度環境、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與小鎮息息相關的居民,包括當地居民、返鄉創客和小微資本等,承擔監督責任。
(三)構建平臺化運營機制。形成多方參與、多元互動的平臺化運營機制,責任權利有效劃分,建立政府、企業、居民等多方互動的小鎮營建模式。
二、特色產業發展
小鎮以麒麟職教集團為核心區,圍繞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重點打造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服務、輕紡服裝、生物醫療制劑、高原特色農產品六大產業集群。
(一)產業基礎堅實。麒麟職教集團擁有全日制在校生3.6萬人,生源涵蓋云南省16個州市及全國20個省份,開設有國家級示范專業5個、省級示范專業11個,擁有雙師型教師1106人。集團按照企業需求進校園、訂單培養進課堂、學生實訓進車間,圍繞辦學圍著產業轉、課程圍著企業轉、技能圍著崗位轉的現代職業教育理念,打造了占地900余畝、標準廠房30萬平方米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二)產業內涵豐富。小鎮引入了中唐國盛、吳覺農茶業、沃鼎酒業、藍寶石晶體加工、寬溫鎳氫電池等24家優質企業,以及產教融合技術研究院、干細胞研究中心2個研發中心落戶,實現了校長變廠長、老師變師傅、學生變徒弟、作業變產品、課堂變車間的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模式
(三)產業前景廣闊。小鎮完善的教育教學模式和富有創造力的產業發展理念,引起了國內外商家的高度關注。一是與上海阿魯沙集團洽談合作建設彩色珠寶學院。二是與孟加拉國洽談合作發展康養產業,并依托孟加拉國紡織業優勢,培養紡織技術人才。三是與北京中醫藥協會洽談合作建設藥學院。四是與云南省城投公司洽談合作開發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
(四)產業特色鮮明。小鎮現有護理專業在校生1.5萬人,并以專業建設帶動產業發展。麒麟區中醫院在“前院后養”建設中重點打造旅游+大健康產業,從健康檢測、健康醫療、健康促進、漫病療養、精神康復、休閑養老入手,延伸發展與健康產業相關的中藥、養生、有機農業等產業。充分利用地域優勢打造優勢特色農產品,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過程中讓特色農產品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三、宜業宜居宜游
(一)基礎設施配套完善。小鎮地處昆明—曲靖—玉溪—楚雄滇中城市群內,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貴昆、南昆、內昆3條國家級鐵路干線和昆曲城際列車穿境而過,昆曲、曲陸、曲勝高速公路及320、324、326、213國道交錯縱橫。小鎮內已建成靖江路、沿江路,正在建設經六路、經七路等市政道路。隨著繞城高速公路和城市輕軌的啟動建設,交通網絡設施將進一步健全。
(二)居住功能配套齊全。小鎮內有親子旅游、文化創意、水上飛機、兒童樂園、海洋公園、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珍稀植物園等業態,有軍事主題博物館、人體器官博物館、古文化博物館,康養+醫療中心,并以麒麟區中醫醫院為輻射帶動,形成中藥種植、加工、研發、銷售的一體化產業鏈。小鎮周邊有麒麟區教師小區、職教小區、幼兒園、中學等公共資源,還將籌建云南麒麟職業學院,將形成完整的教育服務體系,讓小鎮居民在家門口獲得綜合性生活、醫療、教育服務。
(三)創新創業氛國濃厚。小鎮建有面向人人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激發包括大學生在內的鎮內居民創造活力。
(四)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小鎮位于山明水秀的珠江源頭第一城,背靠烏蒙山,東有清新秀美的高原水鄉、巍峨疊嶂的朗目山,南有“調節衛士”麒麟湖、雅致精巧的陶瓷小鎮,北有磅礴壯闊的瀟湘河、東湖秋月的萬畝人工湖,西有恬靜悠寧的三寶溫泉,生態基礎卓越、旅游資源豐富。
四、特色文化內涵
小鎮深入挖掘地方民俗文化特色,將麒麟區乃至曲靖市的民風民俗、歷史人文摻入其間,構筑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一)別具特色的爨文化。爨文化是曲靖市的地域文化,融合著生產關系、政治制度、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哲學思想、文學藝術及民族民俗等諸多因素。小鎮把爨文化內涵融入其中,更具民族特色、地緣特點、歷史厚重感和文化品位。
(二)內涵豐富的紅色文化。1935、1936年,紅一、二方面軍在長征途中先后兩次經過曲靖,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曲靖留下了光輝足跡。小鎮聚力打造紅色文化公園,通過再現歷史,傳承和弘揚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已建成曲靖市唯一的學校黨群教育服務中心,成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三)具有西南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文化。小鎮將技能型、工匠型、應用型的職業教育發展思路進行展示,把產教融合、知行合一的職業教育內涵予以傳承,成為兼具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理念和西南特色職業教育的文化體系。
五、機制政策創新
(一)構建多元合作機制。由政府進行政策性牽引,吸引企業共同參與并成立平臺公司,引入民間資本進行建設,實施公司化的運作,推動小鎮建設提質增效。
(二)合理配套公用設施。市政府優化供地用地模式,合理安排建設用地指標,依法依規組織配置農業用地和生態用地。
六、有益經驗
(一)發展定位明晰。小鎮建設緊扣黨和國家關于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方針政策和指示精神,依托麒麟職教集團的職教資源優勢,致力于打造成為中國一流、云南唯一的特色職教小鎮。
(二)特色元素突出。小鎮按照錯位競爭、差異發展的原則,以“產+教+人+研”為核心,重點打造文化產業、海洋公園、兒童樂園、中國數碼新媒體、大健康養老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園、有機肥生產銷售等業態。將教研雙創、高教創新、匠人傳承、人才就業等結合起來,布局重點項目,打造教育培訓+實訓研發+匠人文化+高效就業+商業繁榮的產教融合小鎮。
(三)機制凝聚合力。由政府進行政策性牽引,企業共同參與,最大程度發揮政府、企業、市場等各方優勢。成立平臺公司,引入民間資本進行建設,實施公司化的運作,為小鎮產業發展注入活力。
(四)立足以人為本。小鎮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在產業上注重人才培養,實現匠人聚集,使小鎮內人人有工作、人人能創業、人人有技能、人人有文化,居住環境一流、生態文明一流,宜居、宜游、宜學、宜業,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共同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