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堡街道
- 所屬地區 陜西省未央區
- 政府電話 029-86511403
- 人口(萬人) 10.41
- 面積(平方公里) 11.5
- 特色文化 阿房宮、漢長安城、漢未央宮、天祿閣、石渠閣、感業寺,唐大明宮和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張家堡街道
張家堡街道為陜西省未央區的城關鎮。
一、行政區劃
張家堡街道,隸屬于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地處未央區北部。東接譚家街道,東南與大明宮街道相鄰,南與新城區自強路街道接壤,西南與蓮湖區北關街道相連,西與未央官街道毗鄰,西北與漢城街道為鄰,東北與徐家灣街道相接,總面積11.5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張家堡街道下轄29個村(居)委會。2011年,張家堡街道總人口10.41萬人,工業總產值達到3.8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6.3億元,財政總收入1.3億元。
截至2020年6月,張家堡街道下轄29個村(居)委會。辦事處駐鳳城四路3號。張家堡街道轄二府莊、聯合、玄武路、方新、緯二十九街、棗園南嶺、文景、張家堡、興隆園、EE康城、五龍湯、王前、北康、翁家莊、尤家莊、南李、鹽東、鹽西、蕭家名京九合院、舍下省、二府莊龍首塬、紅色22個居民委員會,南康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9個居民小組、3個村民小組。
二、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張家堡街道地處西安市未央區北部。東接譚家街道,東南與大明宮街道相鄰,南與新城區自強路街道接壤,西南與蓮湖區北關街道相連,西與未央官街道毗鄰,西北與漢城街道為鄰,東北與徐家灣街道相接。轄區東西最大距離3.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6.8千米,總面積11.5平方千米。距區人民政府3.6千米。
地形地貌
張家堡街道地處關中平原腹地,地勢東南高、西北低。
自然災害
張家堡街道境內自然災害主要有干旱、洪澇、瘟疫、病蟲害及冰雹等,其中旱災平均每6年1遇。
1.人口
截至2011年末,張家堡街道轄區總人口10.41萬人,城鎮化率100%。另有流動人口2250人。總人口中,男性5.36萬人,占51.49%;女性5.05萬人,占48.51%;14歲以下14561人,占13.99%;15—64歲5.1萬人,占49%;65歲以上38518人,占37.01%。總人口以漢族為主,達10.36萬人,占99.59%;有回、滿、蒙古、壯、土家、朝鮮、瑤等11個少數民族,共430人,占0.41%。超過10人的少數民族有回、滿、蒙古3個民族,其中回族32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4.42%;滿族77人,占17.9%,蒙古族14人,占3.26%。截至2011年末,張家堡街道人口出生率8.51‰,人口死亡率1.09‰,人口自然增長率7.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052人。
2.面積
總面積11.5平方千米。
三、經濟發展
1.特色產業
綜述
相傳元代即有張家堡村,清代在此設立農貿集鎮,每逢農歷三、六、九有集,現為轄區中部通往東、西、南、北的交通樞紐,是西安通往咸陽國際機場的必經之地。20世紀50年代中期為未央區人民委員會所在地,現駐有西安毛紡廠、西安潤滑設備廠、西安塑料制品二廠、市種雞廠、區第一人民醫院、未央信用聯社等企事業單位。1993年,轄區有商業門點南街有76家,東街有31家,西街有38家,北街有54家,商貿活躍,成為新興的工商業街區。
1993年,張家堡街道有各類鄉鎮企業537個,其中:街道辦10個、村辦90個、個體437個,從業人員5906人。街道企業年總收入1.4558億元,有總產值500萬—1000萬元的企業4個、總收入超過1000萬元的村3個。多種經營年總收入1030.0萬元。街道農村年總收入1.6074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200.03萬元,超計劃數的22.27%。農民年人均純收入1202元。
地區產業主要以商貿餐飲和房地產業為主。有各類企業及工商戶1600余家。2007年,地區生產值完成5.3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195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8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5億元,人均純收入達到5418元。截止2008年7月,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25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70萬元。
工業
2011年,張家堡街道工業總產值達到3.8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6%。
商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堡街道商業網點3325個,職工10815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6.3億元,比上年增長23%。
財政
2011年,張家堡街道財政總收入1.3億元,比上年增長56.5%,地方財政收入9733萬元,比上年增長59.7%。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6422萬元,增值稅3240萬元,企業所得稅385萬元,個人所得稅51.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5.2%、49.8%、18.9%、10.5%。人均財政收入935元,比上年增長6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堡街道幼兒園13所,在園幼兒2190人,專任教師341人;小學4所,在校師生4029人,專任教師21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7395人,專任教師394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省屬高校1所,在校生7800人,專任教師419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堡街道文化站1個,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筑面積120平方米,藏書3000余冊。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張家堡街道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6個,其中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1個,二級甲等醫院1個,衛生服務中心1個,衛生服務站3個,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50張,固定資產總值956萬元。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40166人次。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538戶,人數1176人,支出276.6萬元,比上年增長91.7%,月人均196元,比上年增長66.1%。累計慰問各類對象238戶,救助貧困大學生18人,發放各類慰問金、救助金14萬元,為轄區56名殘疾人發放個性化適配救助器,辦理高齡補貼606人,發放80歲以上老年人補貼31萬元。新增就業人員1890人,有54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截至2011年末,張家堡街道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7145人,比上年增加6587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2635人,比上年增加1912人。
2.交通情況:
張家堡街道境內西安地鐵2號線、西安地鐵4號線通勤。未央路南北貫通,二環北路橫跨東西。是西(安)銅(川)一級公路起點。主干道有文景路、明光路、鳳城二路、鳳城四路、鳳城五路、鳳城七路、貞觀路、開元路等。
四、歷史文化
未央區名源自境內大漢皇宮未央宮,意為“繁榮興盛,不盡不衰”。中國歷史上先后有秦、漢、唐等11個王朝建都未央,區域古遺跡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價值之高為全國區縣之最。其中秦阿房宮、漢長安城、唐大明宮等三大遺址區,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未央區境內古遺址眾多,文物資源豐富,歷史積淀深厚。先后有秦、漢、唐等12個王朝在此建都,區內文物古跡數量之多、面積之大、價值之高堪稱全國縣(區)之最。境內現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古遺址47處 。秦阿房宮、漢未央宮、唐大明宮、漢長安城“三宮一城”等三大遺址區,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保護面積67.5平方千米。
五、風景名勝
西安城市運動公園
西安城市運動公園位于西安北城經濟開發區中心位置,占地約800畝(含運動主副館),是一個以球類運動為主兼具休閑、游憩功能的生態型運動主題公園。
2004年9月16日,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正式開工建設。
2004年12月,西安城市運動公園主題會所開業。
2005年8月,近20000平方米的西安城市運動公園主、副館周邊廣場改造完畢。
2006年6月23日,西安城市運動公園正式開園,向市民開放。
六、聯系方式
黨工委書記:閆靜 辦事處主任:馬健新
辦事處電話:029-86511403傳真號碼:029-86523991
電子郵箱:zb790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