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2023年陜西省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任務》的通知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23-06-12
陜發改規劃〔2023〕658號
各設區市、韓城市人民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省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2023年陜西省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任務》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2023年陜西省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重點工作任務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年4月23日
附件:
2023年陜西省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
重點工作任務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高質量推動全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國家2023年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任務,按照省委十四屆三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省政府工作報告相關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開展“三個年”活動為契機,系統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更加注重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協同推動,加快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為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提供堅實支撐。
一、著力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一)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積極推行“實際工作+實際居住”落戶的戶口遷移政策。進一步提升戶籍服務質量和效率,加強陜西“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平臺應用,6月底前實現所有類型戶口遷移業務“跨省通辦”。(省公安廳,各設區市人民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
(二)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擴大公辦學位供給,深入推進“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鼓勵將隨遷子女納入普惠性學前教育保障范圍。以農民工為重點推動社會保險參保擴面,推動企業為農民工繳納職工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險。依托居住證、社??ㄌ岣叻菓艏丝诠卜障碛斜憷取9膭钣袟l件地區開展持有居住證人員在居住地申請低?;虻捅_吘壖彝フJ定,落實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要求。鼓勵有條件城市將市政運行、教育醫療等領域非戶籍常住人口住房、收入困難家庭納入公租房保障范圍,支持農民工集中的產業園區及企業建設宿舍型保障性租賃住房。(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醫保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三)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和保障。推動消除年齡、戶籍等不合理就業限制,不得以年齡為由“一刀切”清退大齡農民工。通過勞務協作輸出、公益崗位安置等方式,進一步挖掘就業崗位,持續發揮就業服務工作站作用,加大就業政策、崗位信息推送力度,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提升綜合運營效能。2023年完成農民工補貼性培訓20萬人次。實施縣域農民工市民化質量提升行動,加強縣域農民工綜合服務平臺建設,為農民工提供居住證辦理、衛生健康、就業創業等綜合服務。落實《關于推動大型異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完善配套設施和社區治理體系,加強搬遷群眾就業和生活適應性培訓。(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各設區市人民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二、持續優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形態
(四)抓好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指導西安市制定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政策措施,促進西安中心城區“瘦身健體”,引導西安非核心功能疏解轉移,全面加快“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建設。高起點推動西安綜合性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推進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國家分子醫學轉化科學中心等重大科學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提升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輻射帶動能級,推動港貿、港產、港城融合發展。開展西安地鐵四期規劃研究。推進地鐵8號線、1號線三期、10號線、15號線、16號線工程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西安市政府)
(五)加快培育建設西安都市圈。研究制定2023年推進都市圈建設重點任務清單和項目清單。積極探索組團式發展新模式,加快推動富平閻良、高陵涇河新城三原、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咸陽經開區、臨渭華州、耀州、楊凌武功周至、乾縣禮泉7個組團一體化發展建設。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西安都市圈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積極推動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編制西安都市圈產業發展地圖,研究制定將西安都市圈打造成為創新圈和科技圈的建設方案。健全西安都市圈工作推進機制,完善西安都市圈評估督導機制,定期開展專項督導。建立都市圈數據監測系統,及時發布都市圈建設第三方評估結果。(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統計局,相關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六)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邁上更高水平。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陜西省貫徹落實<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的工作方案》落地實施,積極推進西延、西十、西渝高鐵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引漢濟渭、東莊水利樞紐等重大項目建設,加快京昆線蒲城至澇峪段改擴建等續建高速公路建設,推動311省道麟游縣城至良舍等一批干線公路升級改造。強化汾渭平原大氣污染治理聯防聯控,以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為重點,狠抓重度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治理。加大城鎮周邊空間布局優化力度,持續推動關中地區城鎮及周邊達不到“高能耗行業重點領域能效標桿水平”的企業退出,建立退出清單,限時完成、倒排工期,細化工作序時進度安排,強化專項工作督查考核。健全關中平原城市群三省聯席會議機制,積極推動建立部省共建機制,配合甘肅省舉辦2023年關中平原城市群三省聯席會議,抓好會議成果和《2023年度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重點合作事項清單》的落實。支持寶雞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西部機場集團、中鐵西安局集團,相關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七)加快呼包鄂榆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步伐。建立陜蒙兩省區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推進《呼包鄂榆城市群發展規劃實施“十四五”重點合作事項》實施,在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加快榆林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建設,推進陜煤1500萬噸/年煤炭分質利用二階段項目、神華榆林循環經濟煤炭綜合利用項目等重大項目,協同打造以鄂爾多斯盆地為核心的能化產業經濟帶。協同推動黃河流域礦區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試點,推動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設,加強荒漠化治理交流合作,防止毛烏素沙地二次沙化。協同推動延榆鄂高鐵建設前期工作,力爭三季度開工建設。(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林業局、省測繪局,中鐵西安局集團,榆林市政府)
(八)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落實好西安—咸陽一體化產業布局、創新驅動、交通建設、生態環保、教育事業、衛生事業6個一體化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升西安同渭南、銅川、商洛、楊凌協同發展水平,印發《西安—咸陽一體化國土空間規劃》。謀劃建設西安—咸陽產業轉移示范區,爭取上升為國家層面。支持西咸新區提升拓展放大秦創原總窗口功能,打造“三器”示范樣板。支持漢中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加快延安現代能源經濟示范區和商洛生態康養之都建設,加快安康漢江生態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建設,支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與楊凌示范區深度融合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自然資源廳,相關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三、扎實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
(九)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抓好《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陜西省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實施方案》《陜西省推進縣城建設補短板提品質實施方案》落實,在全省范圍內選擇一批基礎優、潛力大、積極性高的縣(市),開展省級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試點示范。指導富平縣、三原縣、岐山縣開展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示范。通過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省級專項資金、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企業債券、金融機構信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縣城建設,創建15個左右縣城建設示范縣。(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銀保監局,相關市政府)
(十)促進縣域經濟提質增速。舉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研究制定2023年度重點清單,優化落實“一縣一策”事項清單,完善支持縣域經濟發展資金政策舉措,開展監測考核、季度座談點評,統籌抓好城鎮平臺、產業平臺、創新平臺、投融資平臺建設,統籌抓好特色經濟、聯農帶農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統籌抓好基礎設施體系、商貿物流體系、公共服務體系、社會治理體系構建。(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銀保監局,相關市政府)
(十一)推動小城鎮和特色小鎮健康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全力推動100個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年度完成投資100億元,示范帶動全省小城鎮發展。加大工作指導和評估督導力度,持續推進已納入省級特色小鎮管理清單的9個小鎮建設。開展第二批納入全省特色小鎮管理清單申報評審工作,小鎮總量達到20個左右。組織召開特色小鎮現場觀摩會,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鄉村振興局、省體育局,相關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四、大力提升新型城市建設和治理現代化水平
(十二)提高城市韌性安全水平。認真落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擴容提升、優化配置醫療資源,提高分級接診救治能力和重點人群健康服務水平。落實好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16條措施,發揮地理信息資源和服務應用優勢,健全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制度和防災減災救災聯合會商機制。加強城市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經營性自建房集中連片區域等重大火風險源專項整治,推進鄉鎮(街道)消防站所和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加強城市與森林接壤區域防火設施建設。健全城市排水防澇責任制,修訂防洪排澇等防災救災預案,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推進城市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編制全省燃氣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地圖,實施臺賬管理,優先對安全隱患突出的管道和設施進行改造。持續推進人防重點城市開展指揮信息系統升級改造和人防“六個一”工程。(省衛生健康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應急廳、省測繪局、省人防辦、省消防救援總隊,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十三)提升城市宜居品質。深化省級國土空間規劃,指導市縣加快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制定鄉鎮級國土規劃編制技術要點。指導市區編制城市更新專項規劃,及時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做法,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扎實做好房地產和住房保障工作,有效化解處置房地產企業債務風險,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全年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2萬套(間),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016個,穩步實施棚戶區改造,因地制宜新增停車和充電樁等配套設施。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加快建設示范性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確保新建居住區同步達標配建養老服務設施,既有居住區因地制宜建設一批養老服務設施。發展多種形式嬰幼兒照護服務,爭取國家兒童友好示范城市試點獲批實施。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鞏固“雙減”治理成果,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實施城市文化新空間建設行動,創新推動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云等文化惠民工程。(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文物局,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十四)加強智慧城市建設。加快推進以千兆城市、國家超算中心為重點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全省新建5G基站1.8萬個,推動5G網絡在重點行業規?;渴稹VС指魇屑涌鞓嫿ǔ鞘写髷祿C合應用平臺,打通城市數據感知、分析、決策、執行環節,拓展豐富智慧城市應用場景。分級分類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礎平臺建設,打造城市三維數字底座,推進實景三維陜西建設。合理部署智慧路燈、智慧井蓋、智慧泊車等數字基礎設施,推進桿塔資源共建共享。實施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省政務大數據局、省測繪局,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十五)推進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有計劃分步驟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促進工業、建筑、交通、能源等領域綠色轉型,高標準完成全國碳市場第二個履約周期管理工作。研究制定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扎實開展西咸新區國家級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持續深化安康市、延安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建設,開展陜西省近零碳排放試點示范建設。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健全危險廢棄物和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理設施、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體系,積極推進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合理控制老城區開發強度,推動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健康委,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十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支持寶雞、榆林等首批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建設。加快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優化全省政務云網基礎設施,強化政務數據資源管理體系、網絡安全防護體系建設,促進政府治理流程優化、模式創新、效率提升。完善網絡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基層社會工作服務站網絡,持續開展“五社聯動”基層社會治理試點,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省委政法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民政廳、省商務廳、省政務大數據局,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五、積極促進城鄉深度融合發展
(十七)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將城鎮安置區產業就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完善、社區管理和文化服務等項目,統一納入所遷入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及相關建設規劃予以重點支持和優先保障。開展產業園區與周邊安置社區“兩區共建”,支持將符合條件的安置區配套產業納入產業園區范圍。強化安置區配套產業園區就業吸納能力,建立完善吸納就業數量與具備條件的相關扶持政策措施之間的掛鉤聯動機制。支持有意愿落戶城鎮的搬遷群眾落戶,依法保障已落戶城鎮的搬遷群眾在遷出地農村的合法權益。大力推進移風易俗,繼續開展搬遷群眾生活方式適應性教育培訓。(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相關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十八)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西咸接合片區建設。制定印發《支持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西咸接合片區深化改革創新的意見》,指導楊凌示范區、富平縣、武功縣等圍繞建立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退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等權益制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臺、建立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科技成果入鄉轉化機制等試點任務開展先行先試,及時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做法。(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相關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十九)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繼續實施“三支一扶”計劃,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就業創業,加大力度推動規劃師、建筑師、工程師“三師入鄉”。完善城市專業技術人才定期服務鄉村激勵機制。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積極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相關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二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穩步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戶廁改造,加強廁所糞污后期管護和資源化利用。科學制定鎮村規劃,加強傳統村落和鄉村特色風貌保護,創建20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有序推進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鄉結合部、水源保護地等區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整縣推進”試點行動,扎實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減量、及時清運處置。開展現代宜居住房示范,建設現代宜居住房2000套。有序推進30戶以上自然村(組)通硬化路、鄉鎮通三級公路,加快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危橋改造,加大鄉村產業路、旅游路建設。實施農村供水規?;l展和小型工程標準化改造,更新改造一批老舊供水工程和管網,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二十一)提升農村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資源下沉,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持續鞏固提高農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和質量,持續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學?;巨k學條件,加強鄉村義務教育學校師資力量。推進醫療衛生資源縣域統籌,加強鄉村兩級醫療服務能力建設。加強農村傳染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實施鄉鎮(街道)區域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加強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農村互助幸福院運營管理。(省教育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二十二)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行動,完善縣鄉村商業網點和物流配送網絡。依托縣城、重點鎮布局建設一批產地冷鏈集配中心。深化郵政、供銷、交通等既有設施資源整合,加強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推進建制鎮既有生活污水垃圾設施處理能力向農村地區延伸。推進農村供水規模化,支持有條件地區開展城鄉供水一體化和千噸萬人供水工程建設。(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農業農村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郵政管理局、省供銷社,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六、強化城鎮化要素保障
(二十三)強化人才保障。實施“三秦英才”引進計劃和特殊支持計劃,支持西安建設國家“3+N”人才聚集平臺,努力培養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繼續推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新型項目組織方式,在人才培養認定、分類評價、股權激勵等方面大膽創新。著力解決人才住房、就醫、子女入學等方面需求,營造自由探索、寬松包容、安心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衛生健康委,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二十四)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畝均論英雄”綜合改革,加快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在試點地區全面推行工業項目“標準地+承諾制”試點。實施城市有機更新、低效用地再開發,持續加快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處置。積極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根據中央精神制定印發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省自然資源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二十五)健全投融資機制。啟動企業投資項目“可承諾事項+并聯審批+事中事后監管”改革試點。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REITs)等模式,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市開發建設運營、盤活國有存量優質資產。完善多元化投入機制,依托“秦信融”平臺開發建立陜西省項目建設融資服務系統,發揮好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金融服務功能,推動各類產業投資基金支持相關行業發展,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常態化推進項目融資。(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證監局,各設區市政府、楊凌示范區管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