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三五”時期新型城鎮化取得明顯成效 作者: 來源: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網站 發布時間:2021-11-26
“十三五”時期,浙江省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型城鎮化重要論述精神,堅持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不斷完善城鎮格局與城市功能,持續深化城鄉融合發展,努力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著眼“更便捷”,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量質齊升。全面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探索實行按居住地登記戶口的遷移制度,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的通道進一步打通。目前,杭州市作為特大城市實行積分落戶制度。“十三五”時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由65.8%提升至72.2%。居住證制度全面實施,建成以居住證為載體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所有市縣均出臺居住證具體申領條件和可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政策文件。
著眼“更協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空間格局持續優化。扎實開展杭州、寧波、溫州、金義建設,提升城市能級,推進創新、開放等“七個之城”建設,實施交通節點新城等十大標志性工程,強化引領作用。推動杭紹甬、甬舟、嘉湖、衢麗等重點區域一體化,促進中心城市與周邊中小城市、小城鎮協調發展。進一步提升縣城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重要載體作用,加快推進縣城補短板強弱項,2020年中國百強縣中,浙江占24席。深入實施小城市培育試點,48個試點鎮進入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龍港成功撤鎮設市,走岀了一條由鎮到城的跨越之路,首創村域小城市培育試點。創新謀劃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形成“命名+創建”的小鎮建設梯隊,為全國提供浙江樣板。謀劃推進“千年古城”復興計劃,進一步挖掘傳統文化傳承潛力。
著眼“更優質”,城市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加速提升,全省超70%的縣(市、區)第三產業占比超過第二產業,以服務業為主導的城市經濟格局日益顯現。城市創新功能不斷增強,穩步推進之江實驗室、西湖實驗室建設,首批省實驗室啟動建設,高新技術企業從6437家增加到22158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達到10.9%。城市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自貿試驗區獲批建設并實現賦權擴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實現設區市全覆蓋,交易額居全國第2,“義新歐”班列2020年開行1399列。城市人居功能進一步完善,2020年棚戶區改造開工11.6萬套,老舊小區改造開工622個。未來社區加快推進,前兩批57個試點總投資超6300億元。
著眼“更智慧”,智慧城市建設成效顯著。“城市大腦”在全省范圍內加快推廣,逐步向警務、城管、旅游、醫療、安全治理等多領域集成融合和深度應用。首創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務服務事項在全國率先實現“一網通辦”,成為審批事項最少、管理效率最高、服務質量最優的省份之一。政府數字化轉型走深走實,“浙里辦”“浙政釘”“浙里督”迭代升級,推出了一批場景化的多業務協同應用,“浙里辦”網上可辦率達100%,“浙政釘”實現省市縣鄉村小組全覆蓋,“互聯網+監管”持續推進,初步建成“掌上辦事之省”“掌上辦公之省”。
著眼“更均衡”,城鄉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城鎮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連續20年和36年居全國各省區首位,城鄉居民收入比連續8年呈縮小態勢,“十三五”時期從2.07下降至1.96,是全國各省區中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城鄉公共服務基本實現同標同軌,率先實現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全覆蓋,農村地區“20分鐘醫療衛生服務圈”基本建成,率先基本實現城鄉同質飲水,新增高速公路1179公里、高鐵325公里,實現陸域“縣縣通高速”,“四好農村路”建設成為全國示范。嘉興、湖州全域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各項試驗任務扎實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榮獲聯合國最高環保榮譽“地球衛士獎”。(浙江省發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