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型城鎮化工作情況通報之3: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持續強化特色小鎮清單統一管理和主導產業培育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6-29
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推動特色小鎮規范糾偏,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江蘇認真學習并嚴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促進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3號)、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國特色小鎮規范健康發展導則的通知》要求,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努力探索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全面實行特色小鎮清單管理制度
江蘇壓實省級主體責任,強化廳際統籌和清單管理,統籌制定本省特色小鎮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和檢查評估機制。
(一)明確“五堅持、五防止”要求。一是堅持“少而精”導向,高標準高起點高質量培育發展特色小鎮,防止“一哄而上”。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差異化定位特色小鎮主導產業,防止“千鎮一面”。三是堅持以人為本,圍繞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規劃建設宜業宜居宜游特色小鎮,防止“形象工程”。四是堅持市場主導,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多元化投資渠道,著力培育專業化的特色小鎮投資運營主體,防止政府“大包大攬”。五是堅持節約集約用地,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優先保障產業用地,防止“房地產化”。
(二)健全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一是完善制度安排,印發實施《關于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指導意見》《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培育創建江蘇特色小鎮的實施方案》等政策性文件,明確總體要求、任務舉措和組織實施方式。二是建立工作機制,建立特色小鎮培育創建工作廳際聯席會議制度,召開4次廳際聯席會議、7次工作推進會,組織3次專題學習培訓,并指導各市縣建立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抓的工作推進機制。三是注重監測評估,實行季度有監測、年度有評估考核,會同江蘇省政府督查室建立定期督查機制,及時總結經驗、發現問題,確保不跑偏不走樣。
(三)嚴定標準建立特色小鎮清單。按照國辦文件精神和十部門《導則》要求,江蘇省發展改革委會同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體育局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建立江蘇省特色小鎮清單。妥善處置原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原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原農業特色小鎮和其余特色小鎮,符合條件的納入江蘇省特色小鎮清單管理,實現清單、機制、標準“三統一”。部分主導產業薄弱、建設進展緩慢的特色小鎮,主動提出退出清單。截至目前,江蘇省特色小鎮數量已降至89個。
(四)全面清理虛假虛擬“特色小鎮”。一是印發實施《關于貫徹落實國家對特色小鎮最新要求 做好特色小鎮規范清理工作的通知》。二是指導各市縣全面摸排轄區內以“特色小鎮”名義進行宣傳、登記、備案的項目或企業,形成整改臺賬。三是對未納入江蘇省特色小鎮清單的,全面完成清理或更名。四是加強動態管理,要求市縣發展改革部門在開展項目審批(核準、備案)時,加強對項目名稱的把關指導,防止將清單外項目命名為“特色小鎮”。
二、選準做強特色小鎮主導產業
江蘇科學定位特色小鎮主導產業,著力提高主導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持續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
(一)激發有效投資。89家特色小鎮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00余億元,其中特色產業投資占比達79%,2020年完成總產值4700億元,畝均產值400余萬元。
(二)助力創新創業。89個特色小鎮共吸納就業68萬余人,集聚省級以上創新創業基地和眾創空間近500個,擁有專利1.4萬件、有影響力自主品牌500余個。如,蘇州東沙湖基金特色小鎮管理基金300余支,培育扶持近百家企業上市。
(三)培育“單項冠軍”。如,常州石墨烯特色小鎮構建“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集成化企業培育生態鏈,打造全國唯一的國家石墨烯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創造了石墨烯領域10項“全球第一”;海門疊石橋家紡特色小鎮生產銷售的家紡用品,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超過40%。
下一步,江蘇將繼續錨定控制數量、提高質量,通過監測評估考核推動優勝劣汰、有進有退,促進特色小鎮更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