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新型城鎮化工作情況通報之8: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積極引導信貸資金支持縣城補短板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22-06-29
縣城是我國城鎮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支撐,對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縣城建設的任務舉措和政策措施。山東省貫徹落實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關于縣城補短板的重要部署,積極推動縣城建設任務和建設項目落實落地。針對準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建立政銀企對接服務長效機制,引導銀行對符合條件項目增加中長期貸款投放,支撐縣城補短板強弱項。
一、主要做法
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立足本地實際和發展亟需,統籌推進文件制定、溝通協調、政策優化、項目庫搭建、調研督促等各項工作。
(一)起草印發政策文件。一是落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七家單位《關于信貸支持縣城補短板強弱項的通知》,由山東省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銀保監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信貸支持縣城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深化細化重點領域、政策措施和實施路徑。二是研究確定任務清單,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明確責任部門、工作內容、完成時限,實現目標導向、掛圖作戰。
(二)建立工作協調機制。一是山東省發展改革委會同人民銀行濟南分行等3家金融主管部門、開發銀行山東分行等9家銀行,建立政銀企對接服務長效機制,每家單位確定一位負責同志作為責任人。二是每季度召開政銀企對接服務工作會議,協商解決難點問題;定期召開政策培訓會和項目對接會,對縣(市)人民政府負責同志及國有企業進行面對面指導,提高其對縣城補短板的理解認識。
(三)引導優化信貸政策。一是針對縣城建設項目特點,引導銀行開發適用的信貸產品,開辟綠色辦貸通道,特別是明確縣城補短板項目盡職調查時間不超過一個月,符合條件項目應優先審批、優先放貸。二是銀行分支機構配合縣(市)發展改革部門及國有企業開展項目謀劃設計,在融資方面提供專業指導和技術支撐,協助完善項目材料,提高項目質量和辦貸效率。
(四)搭建三級項目庫。一是圍繞縣城的產業配套設施、市政公用設施、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搭建省市縣三級信貸支持縣城補短板項目儲備庫。截至目前,省級項目儲備庫納入縣城大中型建設項目700余個。二是建立“儲備一批、推介一批、簽約一批、放貸一批、建成一批”的項目服務機制,實行動態管理、梯次推進,確保信貸支持縣城補短板工作每月有進展、每季度有成效。
(五)加強現場調研督促。依托山東省干部“進企業、進項目、進鄉村、進社區”攻堅行動,將縣城補短板項目納入“四進”工作組推進項目范圍,常態化實地調度縣城補短板項目進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推動信貸資金盡快落地、項目盡快開工、實物工作量盡快形成。
二、主要成效
通過以上做法,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引導有關銀行省級分行與各縣(市)簽約縣城補短板項目400余個,授信金額約2200億元,縣城短板弱項初步得到補強。
(一)縣城居民獲得感得到增強。39個縣及22個縣級市與銀行簽約縣城補短板項目,占山東省縣(市)總數的3/4,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需求和縣城居民生產生活需要得到一定滿足。如,青州市舊城供暖管網提升工程,授信金額約30億元,用于新建、改擴建供熱站240個、供熱管網270公里,惠及群眾30余萬人。
(二)縣城經濟增長動力得到提升。圍繞公共性和平臺性程度較高、惠及市場主體較多的縣城產業配套設施,支持建設項目90余個,授信金額約500億元,有效引導了先進要素流入和市場主體入駐,助力了縣城“造血能力”提升和經濟穩定增長。
(三)縣城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支持急需緊缺的縣城生態環保項目60余個,授信金額約200億元,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得到完善。縣城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99%,劣Ⅴ類水體全面消除,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提高到75%,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0%。